他國代工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產業常態,在母廠國產能有限+勞力上漲的環境下,將生產線挪至人力成本較低的國家,
而代工國家的出廠品質是否能有原廠早已擦亮的招牌水準,答案目前仍飽受爭議。
HONDA CB350 RS
黃牌車款一直都是台灣乃至各國的市場主力,
原因上次有提到,環保法則及降低難度的主軸話題我想也無須贅述
這次想跟大家介紹這款話題新星,
問世僅3年便享有週年款、特仕款及小改款待遇的CB350其中的RS版本
CB作為HONDA的招牌車系,一直都是日系街車的代表作品,
小至50,大至1300,CB之名從1964年問世以來,
家族車款涵蓋範圍更是包大包小,其中也不乏所謂衍生體系,
像是經典帶有跑格的早期黃蜂,更具性能取向的CB+R的運動街車
若說喜美是本田汽車的代表,CB便是見證夢想之翼的原點
然而這樣好用的招牌之名,在日本卻成眾矢之的,普遍日本騎士認為CB350與CB搭不上邊,甚至是往臉上貼金,
血統不純或者缺乏元素、細部瑕疵,都讓它難以CB之名在日本銷售,
最後讓HONDA選擇改以國內再產,並重新冠上GB350才算正式歸國
在CB350來台之前,黃牌復古車確實是一黨獨大的情況,
復古檔車的市場一直都有很高的話題性,無奈黃牌級距選擇實在太少,
讓這一塊一直都呈嚴重斷層,雖說仍有車廠在默默耕耘,然而後勤及知名度始終都是購車考量,也是為什麼SB300在售價被罵到歪頭的情況仍有不低的市占率。
當然我今天也沒要鞭SB300,說實話除了售價不是那麼合理,
這台車並沒有大家「聽說」的很多毛病,還希望一些進口嘴臉自重,我覺得鞭要鞭的有理,你可以不喜歡,但不能亂扣帽子。
來說說這次的主角吧,作為全球戰略車款的CB350,設計理念上與CB300R大相逕庭,
CB300R宣傳的是HONDA新世紀的語彙Neo Sports Café,
除了基本的圓燈外,採用了很多肌肉線條及年輕化的視覺,白話來說就是新一代的本田街車。
CB350除了細節的科技、電系用上了新世代車款的技術,
車輛本質與外觀完全是以經典、傳統的元素來貫穿主體,
不管是碩大的油箱、平整的坐墊,甚至是雙槍避震器,都呈現出與CB300R截然不同的風格。
頭燈採用了時下流行的LED燈具,可以看得出CB350RS很想在傳統風格中帶一點年輕的形象,
審美我一直認為是個人主觀,但就我個人來說其實這上下分層的燈具沒有到很好看,其次就是這組頭燈的照明表現也差強人意
儀錶板採用單圓錶當主體,一旁則是滿滿的輔助燈號,看上去資訊琳瑯滿目,
但少了轉速表的打檔車跟吃香腸沒蒜頭一般,欠缺靈魂的佐料
錶底雖然劃到160,但大家心裡相信都有個底,巡航80.90還可以,120的錶速你明顯能感受到它很勉強了
定位本來就是比較入門,左右開關也不會有任何特殊的設計,方向燈跟喇叭採用HONDA常見的配置,這樣的設計也確實比較好用,但就是整合在超車燈的遠近燈設計個人認為有點沒必要
車把冠座上的HONDA銘牌對於細節來說確實加分,不要看CB350在台灣或者其他國家都是屬入門層級的產品,
在原產地印度其實CB350並不是什麼平價的車款,甚至可以說是奢侈品,這種在細節上的點綴確實能讓車主有比較尊榮的感受。
為了對應RS的車型,車把高度比起一般版本有明顯的降低,並非像Café racer那種更競技化的訴求,
僅是讓騎士上半身可以略為前傾營造比較年輕的氣息,當然你也不用擔心這個騎姿會手痠背痛,要到那程度還差地遠呢
前煞車不是什麼太花俏的設計,基本的NISSIN單二卡鉗,但在制動的表現不論力道或是手感,
以原廠表現來說可圈可點,即便這台車性能略為遜色,但好說也是個350,這組卡鉗確實對得起它
續航力可以說是CB350的強項兼賣點之一,15L的油箱不論是外觀比例或是容量都拿捏得恰到好處,甚至會讓人錯有500級車款的視覺。
我相信HONDA要做出一部好看、有味道的傳統街車是輕而易舉,加上以前擁有過CB1100,對本田設計師來說這東西只是想不想做而非能不能做。
CB350不管是哪個版本統一搭載348cc的單缸空冷引擎,作為「大家的本田」,低壓縮比的特性讓燃油的選擇只須要92就可以發揮出車輛的性能,
吃92的車加98的油並不會比較快,已經2023了不要再相信拔獅子鬃毛的說法,這道理就像小孩子在發育期間有必須要攝取的營養,不是三餐牛排生魚片就可以長成俠客歐尼爾。
受限於空冷引擎的基礎條件,動力肯定不如同級的水冷引擎,但非一無是處,
剛剛說到的低壓縮比以及引擎的調校都使之更向節能的發展,
散熱鰭片的削痕以及電鍍的外蓋都多少補充了復古元素,但如果統一做黑化處理應該能更有味道
車身進入後面段你都可以明顯發現與一般版本的改變,小到電瓶側蓋的造型、追加的鋁合金下護板,大至整個後輪的尺寸、后土除籍尾燈的造型變化,可以說改變毫釐差之千里。
麂皮及複合皮料包覆的毛毛蟲坐墊,椅面平整及泡棉厚度讓前後座都有很不錯的乘坐舒適感,
不過皮料的耐用度似乎還有待考驗,其次就是CB350RS的座高並不低,很多入手的車友幾乎都會將坐墊削薄即改短避震器,身高170以下的車友購車前建議要有點心理準備。
換上了橫幅更寬的150/70/17的後輪組,對比H'NESS的130/80/18來說,縮小了輪徑但增加了明顯的胎寬,讓CB350RS的車尾視覺比起H’NESS要來的飽滿。
將原本在後土除上的傳統尾燈改成橫式的LED並嵌在車尾末端,讓RS有比一般版本更便利及多元的改裝選擇,在改裝上不像一般版本改後土除就得換尾燈,同時還要考量監理站標準,這也是讓我朋友選擇RS而非一般版的關鍵。
排氣管的改變也是一大重點,比起H’NESS滿滿的鍍鉻,RS版本很多的細節都改以黑化處理,排氣管也僅保留了防燙蓋的部分為電鍍外觀,整段的排氣管造型更為上翹之外同樣做了全面的噴黑。
《實際騎乘表現》
單從帳面數據來講,CB350確實是不怎麼吸引人的車款,
畢竟現在的市場主流沒有大馬力、好配備,爛車印章是會直接蓋頭頂的
那麼話說到此,CB350是不是真就憑著「HONDA」做一個徹底的靠爸族呢?
騎乘三角雖然有比H'NESS還要來的年輕化,但也只是適可而止而非得寸進尺的競技化,
你要說這個騎姿多麼運動多麼累人,真的是有點勉為其難,甚至我認為CB350RS的騎姿才是大眾接受度最高的,
在保留了大部分的舒適性下,也讓傳統街車不再與操控脫節,在帥氣與舒適之間取得了非常好的平衡。
CB350整體略大的車型,騎士擁有非常寬裕的操作空間,褪去了小車型的彆扭,
你可以非常寫意的騎著CB350在麥帥橋上賣帥,就算你是個180的大漢,騎著這台車也不會有半點突兀
說到底一台車「好不好騎」,最關鍵還是看引擎怎麼調教,空冷單缸其實很難讓人有所期待,實際上CB350RS的表現也如我期望的失望
雖然單缸仍有扭力提早湧現的優勢,僅需3000轉就能發揮出最大扭力,但這30Nm的出力說老實話並不突出,
畢竟這傢伙的滿載重有181公斤,與同級距相比並沒有佔到任何便宜,即便我的身材不是什麼肥宅,CB350RS加速溫吞這件事情可以說沒辦法藏。
不過出力低落的缺點,反而成了新手購車的一大福音,如果你是剛接觸打檔車不久的朋友,
CB350RS這種大補油門都不足為懼的特點,確實可以讓新手有更多適應打檔生活的相處空間,千萬不要因為它是黃牌就跟它客氣。
那麼最引人好奇的這台車在過彎時的穩定性、指向性難道就沒有值得期待的地方嗎?
縱然有著RS為名好像多了些運動感,但也僅是外表上的亮麗,
CB350不管在車台或是懸吊幾何,都像我們所熟知的動物系檔車一樣,你沒有辦法指望在這麼標準的結構下能劃出多漂亮的火花。
然而值得嘉許的是原廠的避震器在市區的顛頗處理,回彈及碎震的回饋都有讓我驚豔的優秀,
可以說這組避震器讓我在市區建立起非常過剩的自信,當面對想要俐落的畫出過彎弧線,總會被那引擎及車台帶來的不安定給無情的跩回現實。
《總評》
最初我對CB350RS是沒有任何期待,好像這傢伙除了帥之外一無是處,
感謝我的摯友讓我有這機會與這台車有非短期的相處機會,當然美醜我們先放一旁,我能理解有些車友還不能領會復古美學,畢竟在大約3年前我也是一樣
來自印度的CB350RS在細節的烤漆收尾還有明顯的進步空間,即便不以日本那近乎病態的吹毛求疵,
在品管上是還能再嚴格仔細一點,也才對得起夢想之翼這塊招牌,畢竟品質永遠是HONDA摩托車給玩家們的第一印象。
三角台的烤漆斑紋或者是鍍鉻件的鏽蝕速度異常之快,都會讓車主在照顧上更加費力,
其中最嚴重的就是安全帽鎖的生鏽,當我注意到它生鏽蝕已經是慘不忍睹,雖然這東西滿小的但多少會讓人阿雜,尤其這車平常是停在車庫內的
不過視覺來說這車還是很不錯,放在那邊也可以讓人看的陶醉,
復古車是最不需要盲目跟流行的車款,很多東西你把30年前的設計再拿出來都還是高分保證,畢竟這類車型所追求的是復刻而非創新
CB350RS非常非常適合新手,它有簡單好掌握的動力,支撐力優秀的懸吊及十足穩定的制動系統,
加上標配的循跡系統、ABS,這幾點一直都是大家玩車追求的共同目標,
HONDA給了CB350非常優秀的基礎軟體,這一整套的原廠配備要用到你晉級換車幾乎沒問題,每一者的關聯性都拿捏得恰到好處。
《後記》
最近的復古檔車似乎打的正熱,多虧日益嚴苛的排放標準,
小排氣量追求強大性能已是前浪之趨,復古風格不用積極追求動力,套個帥點的造型以及合理價格,市場便會跟你走
全文完